一场本可载入队史经典战役的胜利,最终在补时阶段化为泡影。面对实力不俗的浙江队,上海申花在主场一度领先的情况下,于第90分钟被对手攻入绝平进球,到手的三分变成一分。这一幕,与申花以往屡屡扮演“绝杀者”的角色形成了鲜明反差,也暴露出球队进入赛季下半程后一个愈发尖锐的问题:锋线终结能力的严重匮乏。
回顾本场比赛,申花的整体表现并非一无是处。中场组织的条理性和防守的整体性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做得相当不错,也创造出了不少得分机会。然而,临门一脚的欠缺让球队一次次与扩大比分的机会失之交臂。无论是禁区内的包抄抢点,还是外围的远射,总是与球门差之毫厘,或者被对方门将神勇化解。这种“得势不得分”的困境,为最后时刻的被绝平埋下了伏笔。
曾经的申花,以其坚韧的“铁血”精神闻名中超,屡屡在比赛最后阶段上演绝杀好戏,让对手闻风丧胆。那种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信念和一击致命的能力,是球队最鲜明的标签。然而,时过境迁,本赛季尤其是联赛下半程以来,球队似乎丢失了这份杀手本能。更多的时候,我们看到的是球队在占据优势时无法将机会转化为进球,反而因久攻不下后防出现松懈,导致积分不断流失。从“绝杀别人”到“被人绝平”,背后反映的是阵容实力,特别是锋线硬实力的下降。
究其根本,锋无力是申花目前面临的最大课题。外援前锋的状态起伏不定,难以持续提供稳定的火力输出;而国内攻击手则更多是偶有闪光,缺乏一锤定音的绝对实力。在漫长的联赛中,防守固然是立足之本,但若没有足够的进球来赢得比赛,再坚固的防线也难免会在持续压力下出现失误。本轮的被绝平,正是这个问题的集中体现——当你无法用第二个、第三个进球杀死比赛悬念时,就要随时准备接受对手在最后时刻的反扑。
联赛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,每一分都至关重要。此次痛失两分,不仅在于积分榜上的损失,更对球队士气是一次打击。如何尽快提升进攻效率,改善锋线得分能力,将是决定申花本赛季最终能走多远的关键。是内部挖潜,激发现有攻击手的潜能,还是考虑在接下来的转会窗口有所作为,这需要教练组和管理层认真思考。否则,类似“煮熟的鸭子飞走了”的遗憾,恐怕还会再次上演。